胡振宇的公司,專門提供探空火箭發射服務。這樣的私人企業,新竹買房在國內還是首家。
  第一次接觸,鄉下小城,塵土飛揚抗癌食物的公路邊,胡振宇跨坐在電動車上等我,完全不像給自己公司估值“一億”的“執行董事”。
  他也外接式硬碟沒有想象中那麼“健談”。
  前一晚,胡振宇在臨時住所嘗試“液氧葡萄”。他把葡萄放進了零下180度低溫的液氧中,企圖讓mSATA葡萄凍得“嘎嘣脆”,結果“火候沒掌握好”,葡萄變成了石子兒。胡振宇的舌頭被黏住,過了很久,葡萄才溶化被取下,但舌頭已經發麻。
  在採訪之前,胡振宇面臨著不小的爭議:以前的“東家”,航天愛好者組織“科創航天”曾有巢氏房屋將他除名。亦有媒體言之鑿鑿,話里話外都是胡振宇剽竊組織技術、欺世盜名等。
  但“液氧葡萄”事件證明,這起碼是一個熱愛冒險的科技少年。胡振宇與高中時“在家做炸葯”的少年相比,仍未喪失對新事物和新科技的興趣。
  很多人詢問我,胡振宇創業究竟會不會成功?我無法回答,我想,胡振宇本人也無法提供一個信心滿滿的說辭。
  無論成功與否,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喜歡冒險的年輕人,像胡振宇自己說的那樣,“起碼能刺激這個行業”。
  胡振宇對航天業有著自己的認識。
  他準確捕捉到了科研體制的弊端。“有行政壓力,過於求穩,缺乏創新”、“科研是縱向的課題結構,而不是橫向溝通,彼此之間不相通”、“不計較成本,容易浪費,也不願意創新”等等。
  出身於愛好者,胡振宇最終卻與愛好者組織決裂,中間的爭執我無法評判,但這段經歷無疑讓胡振宇對“愛好者”群體有了新的認識,他們“不缺乏技術,目標也很清晰,但做事情沒有規劃,太愛好者了”。
  很顯然,胡振宇並非一個莽撞、奇怪的創業者,他意識到了創業失敗的可能,意識到了自己面臨的爭議,但也意識到了自己究竟熱愛和需要什麼。
  莽撞、奇怪的是他所面臨的質疑。
  至少我目力所及,身邊少有胡振宇這樣喜歡冒險和嘗試,勇於追逐自己興趣的年輕人。樣本太少,所以,他才變得那麼顯眼。
  採訪結束後,胡振宇和他的伙伴吳曉飛留我在家吃飯,他騎著電動車衝進暴雨,買回一隻燒雞,樂呵呵地說,“沒全濕透,濕了百分之八十”,飯間他最熱衷的話題,則是各種炸葯的配比和數據。
  胡振宇說,不久他要去北京,“又要睡在實驗室的沙發上了,你們北京的賓館太貴了,都要兩百多”。
  這是“火箭少年”最真實的狀態。而我們,為什麼不能對一個勇於吃螃蟹的年輕人,給予最大的寬容和耐心?
  新京報記者 胡涵  (原標題:【手記】90後火箭男孩:科研體制有行政壓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75tohr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